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美丽新世界》:幸福需要付出代价
作者:□陆彦伊
查看:217   

如果说上个世纪就有狼人杀游戏,那么乔治·奥威尔和阿道司·赫胥黎一定会是最优秀的两位预言家。与《1984》中描绘的令人头皮发麻的极权主义社会相比,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则更充满奇幻色彩。两本小说都预言了未来社会的发展状况,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现实。

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大相径庭,《1984》中多数事物还是和现实生活高度重叠的,因此读者可以在一种真实的体验中看到社会的极端发展;而《美丽新世界》虽然创造了许多直至今天也未曾存在的事物,但读者能够将字里行间的内容自动投射到我们的现实社会并产生对应契合,从而实现了这本书的现实意义。

在《美丽新世界》中,“限定”是最关键的指向。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每一个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被“限定”的。书中描绘了一个阶级分化严重的社会,但这个世界却不存在悲苦。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不是胎生,而是通过生物手段培养出来的。他们分为五个等级: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埃普西龙。人的等级从胚胎那一刻已经确定,阿尔法的胚胎受到最好的待遇,而剩余等级的胚胎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他们的智力能力,比如培养时加酒精来让他们的身心发展出现问题,从而达到让低等级胚胎 只 专 精 于 社 会 底 层 工 作 的 目的。与此同时,在他们幼年时期,就会给他们进行睡眠教育,即他们在睡眠时通过音响不断灌输性开放、阶级歧视等思想。通过潜意识教育,每个阶级的人会歧视低于自己阶级的人,但与此同时,他们不会羡慕高阶级人,因为他们受的教育让他们自我满足,乐意待在自己的阶级,于是社会变得稳定而幸福。所有设置的目的都在于:让人们喜欢上他们无法逃避的社会命运。

这样的社会制度让很多“旧”的东西不复存在了。“父亲”“母亲”成为让人羞赧的字眼,家庭对他们而言是虚无的,对性的专一在人们看来是可耻的想法,他们不具备对生死的领悟,也没有任何信仰,对他们而言,一切都是快乐幸福的,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人们感到幸福美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一切都被“限定”的前提下,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权利,无处不在的幸福不由分说,一把将他们给罩住,他们只能躺在幸福的牙缝里,被咀嚼,然后变成一堆残渣,被气势磅礴地给吐出来。社会让他们相信:自由让效率低下,令人痛苦,是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东西。不仅正确,而且是公理,不证自明,不容置疑。

在《美丽新世界》和《1984》中,都有反抗者和思想统治者的角色。《1984》中的温斯顿和情人试图在社会制度的缝隙中反抗,最终却落得被抓住洗脑处死的结局;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伯纳德试图摆脱人们的歧视获得尊严,约翰被视为“野蛮人”,他同样试着和总管谈判,总管虽不像奥伯里恩那样狂热而残暴,但他的话却让人更为无奈。他很坦然地承认“与受苦受难付出的高昂代价相 比 ,实际的幸福往往显得卑劣 。 稳定当然不 如动荡来得热闹。知足常乐绝不如与不幸做努力抗争那么有魅力,也没有抗拒诱惑,或抗拒被激情和怀疑毁灭那么引人入胜。幸福绝不是宏伟壮观的”,却又微笑着说,这些东西都没有错,他们只是不适合我们现在的时代了。多么残酷。

两本小说主人公的结局都令人唏嘘,伯纳德事实上代表了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生活在他人的目光和评判之下,时时刻刻都想要证明自己,但在真正的危机到来时,却又下意识退缩;一边想要打破社会的秩序,一边又享受着社会秩序带来的欢愉。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无力。至于约翰,则走上了另一种极端,他极力排斥这个世界,却被人们看猴戏般的眼光彻底击垮,结尾的描写很简单,却又重重地叩击着我们的心。

温斯顿和约翰都死了,那我们这群活着的人们呢?我们的思想,还活着吗?我们是否也在为生活的幸福付出着代价?

《美丽新世界》中描绘的社会,在我们当今的生活中也得到体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如今的教育模式下,科技领域层面人才辈出,但对于文学艺术而言,我们似乎已经没出现过能写出传世经典之作的作家。正如书中代序所言:“当你每天都幸福得晕眩时,为什么还会需要毕加索或者莎士比亚?文学艺术往往是为了表达冲突,超越痛苦,那么,在一个冲突和痛苦根本不存在的世界里,文学艺术也就变成了社会的‘阑尾’。”甚至连科学也是受限制的:“我们不能让科学来解决所有问题,只让它解决当下最迫切的问题 。 其他一切探索都要坚 决遏制。”日常生活的碎片化和泛娱乐化逐渐让人们的思维变得肤浅,我们不再思考,嚷嚷着享受当下,但我们并没有变得幸福,人们只是变得麻木了。因为我们目前尚不存在像《美丽新世界》中那样的阶级,讲求人人平等的世界里,弱肉强食仍是钢筋森林里的第一生存法则。人们挤得头破血流也要往上爬,人们只能通过精神娱乐来放松自己,这样做的后果是,我们付出了和书中几乎同等的代价,但我们并不会得到书中的幸福。

因为在那里快乐满足,我也曾想过,在新世界里类似自由平等一类的人性光辉不被了解,不会显得悲伤、显得肤浅吗?但转念一想,或许在那样的世界中,你根本无法了解甚至联想到这些更高层次的东西,你只会每天被高兴环绕,没有高尚的灵魂,只有快乐充实的躯壳。可能这样显得没追求、消极,但我认为在那样的世界中这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顺应现实,尊重现实,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东莞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5939次访问,全刊已有1216546次访问